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過程模式在環境因素識別中的應用
一、過程輸入所涉及的環境
(一)控制人、機、料、法:
1、人:
(1)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作業,行為偏離規范要求;
(2)具備相應的能力和意識;
(3)培訓;
(4)應急準備與反應。
2、機:維修過程中形成污染,如潤滑油、清洗劑泄露等。
3、料:主要必須識別本過程所使用的原材料。
(1)法律明文禁止以及有違生態保護的使用材料;
(2)有毒有害的材料;
(3)易燃易爆的材料;
(4)易腐蝕、易變質的材料;
(5)異味或加工過程中易生產異味的材料;
(6)在使用和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或中間體的材料;
(7)采用環保材料替代及其可能性;
(8)制定并參照《物料安全數據分析表》。
4、法:活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中間體等環境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和減少過程可能會產生的有毒有害等污染物的生產和擴散。
(二)操作方法(程序、作業指導書)的優化
1、技術要求先進,但盡可能地簡單明了;
2、突出關鍵指標、重點控制點;
3、強調預防原則;
4、可操作性強;
5、嚴格控制不合理的配方或用量;
6、可以制作一份明確有關的工藝污染預防控制圖;
7、目的是要預防不合格品、浪費和污染等不正常發生。
二、過程活動所涉及的環境因素
三、活動、監測過程導致與形成
四、輸出:銷售服務過程產生。
五、產品壽命終止。
六、潛在發送。
七、緊急情況發生。
八、其他。